烟台全力打造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在全市竞相发展的大潮中,烟台东部处处呈现热火朝天的动人景象:投资260亿元的养马岛整体开发项目顺利推进,中国智库北方论坛在此永久落户;总投资135亿元的中冶烟台国际商务城日渐雏形,一期项目将建成为东北亚地标式商务港湾和高端国际化综合社区;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综合开发楼即将完工,园区入选国家新药孵化基地;杰瑞工业园预计5月竣工,研发中心涵盖海洋平台油田装备制造的所有模块;中集来福士钻井平台施工现场火花四溅,公司手持半潜式钻井平台订单3座,为国内企业之最……烟台东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众人的瞩目。这一成果,源于一项牵动烟台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的出台———建设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
“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在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东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东部新区’建设是全市蓝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和一号工程”。这项战略的实施被寄予厚望。与此同时,烟台坚持把“一岛四区”作为蓝区建设的主战场,以全域建设蓝色经济区的视野和思路,构建“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发展格局,大力度释放、大面积扩展蓝区建设综合效应,全力打造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
“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格局的构建,是烟台牢牢把握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立足实际增创蓝色经济发展新优势,推进重点板块开发、打造区域发展高地的重要举措。“一极”就是东部高技术海洋经济新区,“多极”就是以丁字湾为中心的蓝色经济南部增长极、以莱州湾为中心的蓝色经济西部增长极、以龙口湾为中心的蓝色经济北部增长极,以及长岛休闲度假岛建设。上述区域是烟台倾力打造的开放新平台、投资新热土、城建新样板,拓展了发展空间,集聚了发展后劲,让蓝色经济成为推动烟台发展的主导力量和鲜明特色。
既有重点突破,又有整体推进。在“一极领先、多极崛起”发展格局中,烟台把握方向彰显特色,把产业培育作为蓝区建设核心任务,以特色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建设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实施“双十”工程,建设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海洋新能源基地等10个特色产业基地,培强蓬莱海洋装备制造业园、莱山核电装备产业园、莱州临港物流园等10个具有较强竞争和集聚优势的特色园区,促进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形成较为完善的聚集高地和配套体系。通过促进“双百”发展,推进实施杰瑞海上平台、烟台安德国际冷链物流中心等100个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东方海洋等100家重点企业,鼓励和引导现有园区、企业向蓝色转向、向高端转型,成为引领蓝区建设的生力军。通过加强人才引进,抓创新、抓转化,围绕国家规划确定的九大转化重点,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建设一批海洋科研成果转化高地,把烟台国家级海洋科研成果转化基地落到实处。
向蓝色转向、向高端转型。借助蓝色经济区建设,近来烟台一大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蓝色经济区发展注入了强大后劲。“在这场蓝色产业‘群峰竞起’的角逐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国际国内影响重大的领军企业,展现了烟台区域蓝色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中集来福士的发展壮大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截至目前,国内已建造交付的6座深水半潜平台中,中集来福士就拥有5座,这标志着中集来福士在深水半潜钻井平台领域处于国内绝对领先地位。不仅如此,中集来福士作为总装企业,通过强大的“磁场”集成效应,发挥产业核心价值链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了一大批海工造船配套服务企业在烟台及省内其他地区快速发展,仅在省内形成的产业链就涵盖400多家企业。与此同时,烟台还培植起诸如杰瑞石油、东方海洋、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大宇造船、台海玛努尔等一批在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拥有“话语权”的骨干企业群体,培育了鸿富泰烟台工业园、南山集团等主营业务过千亿的大型企业,主营业务过百亿的企业达到16家。除了已建成项目外,在建和储备项目总投资超过5000亿元,增长潜力十分巨大。
蓝潮澎湃,千帆竞发。面对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烟台正牢牢锁定建设国内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的目标,扬优成势、借势借力,以更加完美的姿态融入这片生机勃勃的蓝色版图,努力推动蓝色经济发展的航船扬帆远航。
——烟台全力打造蓝色经济领军城市